中大引进27人居省内第一
2017年“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于今年6月启动,共有3556人申报。经形式审查、通信和面试评审,共有630人通过终审,拟予引进。
南都记者获悉,“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要求申报者属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即1977年6月1日以后出生),且申报时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并已取得博士学位;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根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4日公布的拟入选名单,入选者年龄最大的40岁,最小的25岁。其中,女性81人。南都记者统计发现,80后是主力军,共有559人入选,其中101人为32岁;70后有68人;90后为3人,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1991年1月6日出生的殷翔(信息科学),浙江大学1990年6月16日出生的陈阳康(环境与地球科学),以及1992年1月8日出生的冯建东(化学)。
南都记者梳理拟入选名单发现,在专业领域方面,工程科学人数最多,达到了120人,其次为信息科学领域92人,生命科学领域83人,化学领域72人,物理领域65人。
在用人单位方面,拟引进人才数量排名前10的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48人,浙江大学39人,复旦大学33人,中山大学27人,武汉大学27人,北京大学25人,上海交通大学25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3人,华中科技大学20人,南京大学15人。 除此之外,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各拟引进1名工程科学领域人才;温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各拟引进1名数学领域人才。南方科技大学拟引进13人 据南都记者统计,在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拟入选的630人中,广东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共有13所,64人。其中,中山大学拟引进27人,人数在广东省内排名第一,在全国排名仅次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与武汉大学并列第四。至此,中山大学共有119人入选(拟入选)“千人计划”青年项目。 省内高校方面,南方科技大学拟引进13人,在省内排名第二,华南理工大学拟引进8人,在省内排名第三。深圳大学拟引进4人、暨南大学拟引进2人、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引进一人。 省内科研院所方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拟引进3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筹建办公室拟引进1人。 在拟引进人才所在学科方面,以中山大学为例,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物理、环境与地球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南方科技大学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工程科学、物理、化学等领域;华南理工大学引进人才主要集中在工程科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此外,在本次入选第十四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广东高校和科研院所学者名单中,大多为80后,年纪最小的出生于1989年。 “目前在校的‘千人计划’青年平均年龄约为36岁,他们在到校后不长的时间里逐渐成长为所在院系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骆腾表示。 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曾就“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要性方面强调,青年人才是中山大学的希望,是中山大学的未来,学校对青年人才怀有殷切的期望。青年人才要努力做到有心气、有定力、有毅力、有主人翁精神。 出生于1986年的赵铜铁钢,拟被中山大学引进,所在学科为工程科学。南都记者了解到,赵铜铁钢2013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自2014年起在澳洲联邦科工组织计算数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水文预报,水文统计,水资源优化调度。他关注水文预报成果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开发了一系列的统计和优化模型,分析逐时更新水文预报中不确定性的演进过程及其对水资源系统最优调度决策的影响。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ydrology,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期刊。 拟被中山大学环境与地球科学学科引进的叶玲玲出生于1986年,她2008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15年在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学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深部大地震的破裂过程,地震断层的物理性质以及地球内部结构,在包括Science、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论文30多篇。 佰微仪器(佰科汇)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生物反应器专业方案。我们和国家生化工程中心合作(上海国强),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从发酵罐到植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等一系列产品。生物反应器规模从2L到20000L不等。同时提供下游蛋白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GE、伯乐、微纳科技)。技术咨询:13924129282 QQ/微信:1448162693佰科汇:www.chinabk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