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对标美国硅谷、波士顿地区,沿广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复合型要道,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区域,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中国“硅谷”。
在世界创新版图上,一些创新集聚区往往呈现“廊带状分布”,其中最为知名的当属比邻波士顿地区的128号公路,以及串联起硅谷的101号公路沿线。而在广东,一条地跨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创新廊带也初现雏形,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欣欣向荣的创新热土。《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出炉,为推进这一区域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极具前瞻性的指引,大有可为。
落实《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要紧紧抓住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发挥好广州“创新大脑”的重要作用。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要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科技创新廊带,关键要在集聚人才上下功夫。规划中明确将广州定位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优势,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数据显示,目前广州有8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105.73万人,科研机构152家,在穗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6人、两院院士79人,“千人计划”专家267人。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良好的科技和研发实力,使广州有能力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承担好“创新大脑”的重要角色。
落实《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要完善创新生态,构建有助于创新的软硬环境。创新是一个系统的生态工程,需要科研、人才、风投、转化等各个链条无缝嵌入、协同发力,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构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当然要依托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依托广深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交通通道,进一步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与此同时,更为关键的是创建优质的人居环境,以吸引高端科研人才落户。与工业化时代相比,更加重视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已成为当前科创人才的共同偏好,也是科技企业选择落户区域的首要考量因素之一。从广州的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到东莞松山湖,优越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等软环境,正是引才聚才的金牌法宝。